農業可以說是“國之重器”,農業發展水平的高低,直接關乎糧食這樣戰略性資源的供給安全。因此,農業歷來都是國家關注的焦點。近日,農業部、財政部、水利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《“十三五”期間新增1億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實施方案》,這對于我國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來說,是直接的利好消息。
文件明確指出:“十三五”期間全國范圍內要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!這其中就包括噴灌面積2074萬畝、微灌面積3911萬畝,管道輸水灌溉面積4015萬畝。預計到2020年,全國范圍內高效節水灌溉的覆蓋面積要達到3.6億畝左右。
這對于節水灌溉行業來說,這是極為重要的機會,在政策的引導下,節水灌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。而對于產業投資者而言,從水利設施建設以及噴灌、滴灌設施生產銷售,節水灌溉解決方案供應等各個角度來切入,無疑是較好的選擇。
而且,投資者也需要有確定的盈利前景,因此也需要各個地方推進水價改革,設定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,并統籌推進建管模式、管護機制,才能確保水利項目的后期收益。
另外,單從技術上來說,目前較為成熟的節水灌溉技術主要包括低壓管灌、噴微灌、渠道防滲等。不過目前我國節水灌溉面積大多仍舊是渠道防滲,這一技術的節水率達20%,而微灌、噴灌、管灌等技術的節水率有望達到40%、50%、80%,具有明顯的節水效果。因此,目前我國要擴大節水灌溉面積,推廣各類灌溉技術是重要方法。
而地方政府由于缺乏主導部門,因此各地在發展高效灌溉技術上并不能統籌協作,因此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效率極為低下。另外,由于目前我國實力設施建設主體依舊是政府,建設后交給農民運營,然而農民在水利設施運營維護過程中又存在專業性短板,導致設施被破壞的現象極為嚴重。
顯然:運營維護主體的缺失成為限制節水灌溉行業發展的重要約束。而未來想要解決這一問題,勢必要將農村地區水利設施建設推向市場化,交由企業來建設、企業來運營,只有這樣,才能保障水利設施發揮大的價值,運行更長的年限。而節水灌溉產業投資者也需要與這些水利設施建設企業對接,雙方合作,向農民提供節水灌溉解決方案,通過搭建基礎設施、開發新型灌溉技術,向農戶提供灌溉服務并收取一定費用,將會比單純銷售節水灌溉設施、建立水利設施能夠有更大的收益。
據前瞻產業研究院《中國節水灌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》的分析,按照相關政策,我國農業用水需求要在2020年降低到3720億立方米,比現有的3869億立方米下降149億立方米。這一體量,需要節水灌溉行業參與者的努力。
您好,歡迎蒞臨潤農節水灌溉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